
大家好啊
居然一轉眼也來到了九月
2024剩下四個月了呢(驚
今天這篇比較特別一點
想要來聊聊當初為何會來美國讀書
之前分享了關於從考試、選校 一路到就讀的過程
但沒有真的聊過”為何“會選擇美國的碩士
所以今天就要來分享美國留學系列的”起點“
關於最一開始的動機跟想法
給想踏上碩士或留學這條路
卻還在躊躇的朋友們一些參考喔
#為何要念碩士?
在深入談來美國讀碩士這件事之前
先分享我為何會決定讀碩士
原因非常的現實 單純是為了學歷本身
考慮到商管相關行業在未來升遷時 還是需要一個亮眼的學歷
因此在做這個決定時並沒有猶豫太多
雖然現在來看 其實工作幾年再回去讀碩士更好
但當時認為既然決定要拿學歷 那就一氣呵成讀完
未來只想全心全意投入在工作上
#為何選擇出國?又為何來美國?
一開始是以國內研究所為目標
完全沒考慮過出國讀書
直到推甄、筆試都接連失利
大學最後一年生了一場病 (有看過以前文章的朋友們就知道)
才決定換個方式 改拿國外碩士
至於為何不考慮重考國內研究所
是因為台灣研究所真的很!難!考!
考試本身已經夠難了 各校的名額又不多
我知道自己不可能一邊工作一邊備考 但又不願意當全職考生
而且國內研究所普遍都是應屆就讀
若是重考再考不上 我會覺得浪費時間不值得
權衡之下 認為申請國外研究所對於要上班的我來說 是相對有把握
(但考GMAT、托福一樣不輕鬆:))
至於選擇美國 也沒有太大的猶豫
因為美國仍然是大部分台灣學生主要的留學國家
而且身邊也有非常多親朋好友去美國進修讀書
考慮到未來有機會在美國工作 或是回來也許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同時有較多身邊人的經驗可以參考
便決定去美國了
#是否有猶豫或顧慮?原因?
有的 我唯一的顧慮十分現實且世俗(笑)
就是”錢“
出國留學 學費加上生活費 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即便再怎麼省 一年所有費用也差不多要100-200萬
這樣的投資 究竟值不值得?
以我自己的能力 不可能負擔全部留學費用
花父母的錢 不只怕他們負擔太重
也擔心自己留學後沒有相對更好的出路
心裡會過意不去(好老派的講法)
在確定要出國後 我一直在思考
如果沒申請上理想的學校 還要大費周章花這筆錢去讀嗎?
即便從理想學校畢業 卻沒辦法找到更好的工作
會不會高不成低不就?
我的想法是 既然決定要做 就要做到最好
既然投資了這筆錢 我就要讓它發揮最大價值
而且一定要有好的報酬
但這樣的想法 在申請期間困擾我很久 也給我很大的壓力
因為比起金額 我更在意的是我到底值不值這筆錢
是一直到我錄取了聖母 又順利找到工作
才終於感到踏實且值得
#給想出國留學的朋友建議
如果你的心裡已經萌生想出國留學的想法
我覺得是件好事
但最重要的是 請先想清楚未來的規劃
例如你究竟想要學到什麼 未來三年、五年 甚至長期的職涯規劃
都要先有一個清楚的目標跟想法
出國留學不是去開心旅遊
你會遇到非常多壓力、挫折 以及孤單感
但是能支撐你走過來的 是你的目標跟夢想
你想出國留學的初衷
這會是你克服困難的動力
千萬不要單純對留學抱有粉紅泡泡的美好幻想
然後最後花了一大筆錢去認清現實
當然 回到現實面 有許多朋友是卡在了”錢”這一關
或許你的經濟條件現在不允許出國
但如果這真的是你深思熟慮後 依然堅持的目標
那請不要輕易放棄
錢的問題很難解決 卻也很容易解決(很矛盾我知道)
有很多人是工作到30歲以後再出國讀書
而現在也有非常多公費留學、留學貸款的機會
也可以跟學校商量獎學金
但相對的 就更要思考 該怎麼好好讓這筆投資出去的錢順利回收
最後 不要害怕跨出你的舒適圈
許多想出國的人 自身條件優秀 也有不錯的資源
可是卻擔心要放棄現在的生活或工作
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當學生 重新開始
或是擔心自己無法適應 顧慮太多 而選擇作罷
但很多時候 如果自己不主動去嘗試、挑戰
就只會一直困在自己的舒適圈 變得越來越狹隘
選擇安逸不是一種錯誤
但是如果有機會可以嘗試 就鼓起勇氣去闖一闖吧
努力去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這篇除了是分享 也是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一開始要出國算是半推半就
需要一個學歷 又不願意花這一大筆錢
但現在回頭看 覺得當初的想法有點太狹隘
正因為出國 讓我認識了以前沒機會認識的朋友
看到了以前沒機會看的風景
我很感謝父母的支持跟贊助
也很感謝自己一直努力進步 突破自己
好啦 如果大家對這種留學閒聊有興趣
請多多用點閱率支持(笑)
下次見!